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史中,有三位同姓杨的将军被并称为三杨——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这三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在长达二十余年的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科创之星,成为我军的中流砥柱。
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三位将军:
杨得志将军是三杨中的老大哥,1911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这位农家子弟在1928年就投身革命,加入了工农红军。他性格坚毅,作战勇猛,很快就崭露头角。
杨勇将军排行第二,1913年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年仅17岁的他就加入了红军队伍。杨勇将军以智勇双全著称,在战场上总能出奇制胜。
最年轻的是杨成武将军,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29年,15岁的他就参加了革命。有趣的是,杨成武最初从事的是政工工作,后来才转型为军事指挥员科创之星,并取得了骄人战绩。而杨得志和杨勇则一直担任军事主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三位将军都担任了八路军团长级职务:杨得志任115师685团团长,杨勇任686团副团长,杨成武则执掌独立团。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依然齐头并进:杨得志和杨成武在聂荣臻元帅麾下统领华北野战军,杨勇则成为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展开剩余54%1949年部队整编时,三人都晋升为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统领19兵团转战西北,杨勇率领第五兵团解放西南,杨成武则执掌第20兵团,担负起保卫北平、天津的重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三位将军先后率部入朝作战。杨得志最先出征,杨成武次之,杨勇压阵。回国顺序则相反:杨成武因水土不服最早回国,杨得志在战争结束后回国,杨勇则坚持到1958年才率领最后一批志愿军凯旋。
1955年授衔时,杨得志和杨成武分别出任北京和济南军区司令员,而杨勇却未能担任大军区司令。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当时仍在朝鲜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如果当时杨勇在国内,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极有可能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毕竟他曾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对西南地区非常熟悉。只是历史没有如果,这个假设最终未能成真。
这三位杨姓将领的军旅生涯如此相似又各具特色,他们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科创之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