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权力更迭:老虎厅枪声背后的恩怨辉煌优配
1929年1月10日,沈阳大帅府的老虎厅内突然传出两声刺耳的枪响。随着硝烟散去,奉系军阀的两大核心人物——杨宇霆与常荫槐,就此结束了他们叱咤风云的一生。这场震惊东北的枪决事件,揭开了少帅张学良巩固权力的序幕。
两位枭雄的崛起之路
展开剩余67%杨宇霆,这位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以第八期毕业生的身份载誉归国。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很快受到东北王张作霖的赏识,先后出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等要职。在张作霖主政期间,他不仅是奉军的智囊,更掌控着东三省兵工厂的命脉,是名副其实的实权派。
常荫槐的仕途则更具传奇色彩。1888年出生于吉林四平的他,从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投身军界。1922年担任骑兵旅参谋长时展露头角,后经杨宇霆提携,一路升至黑龙江省主席。这位以铁腕著称的政要,同时执掌着东三省的交通命脉,与杨宇霆结成了紧密的政治同盟。
权力交接的暗流涌动
1928年6月4日,随着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刺身亡,东北军政高层陷入权力真空。在推举新领袖的紧急会议上,元老张作相(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主动退让,转而支持年轻的张学良。面对这一局面,杨宇霆虽表面附和,实则心怀不满。
年仅27岁的张学良继任后,杨宇霆与常荫槐这对搭档始终以长辈自居。史料记载,杨宇霆曾公开以小六子(张学良乳名)相称,常荫槐更在军政会议上多次驳斥少帅的决策。二人不仅把持着重要部门,还时常绕过张学良直接发号施令,将这位新帅置于尴尬境地。
矛盾激化的致命转折
据大帅府侍卫回忆,事发当日,杨常二人携带所谓东北铁路督办的任命书强行求见,要求张学良立即盖章。这种越权行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夜,张学良以紧急会议为由将二人诱至老虎厅,埋伏的卫兵随即执行了枪决。
这场震惊全国的肃清行动,不仅展现了少帅的政治手腕辉煌优配,更彻底终结了奉系元老干政的时代。但历史的疑问依然存在:这场权力博弈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张学良的雷霆手段,又为东北局势带来了怎样的变数?让我们继续探寻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真相。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