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7
-
05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引領建築業轉型升級
所屬分類:
【概要描述】編者按: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管理辦法》,明确了“十三五”期間的“工作目标、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示範城市、産業基地管理辦法。《行動方案》的發布,爲未來一段時間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行業企業而言,如何擺脫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以裝配式建築爲代表的工業化方向轉型,已是每一家企業
編者按: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管理辦法》,明确了“十三五”期間的“工作目标、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示範城市、産業基地管理辦法。
《行動方案》的發布,爲未來一段時間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行業企業而言,如何擺脫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以裝配式建築爲代表的工業化方向轉型,已是每一家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行業未來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點。
《行動方案》爲裝配式建築發展指明方向
從内容來看,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個方面,基本涵蓋了目前裝配式建築發展的主要問題,部分内容直指近年來裝配式建築發展的痛點,讓人拍手稱快。
結合近來出台的一系列推進舉措,可以看出,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于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有着清晰的策略,對于目前面臨的問題也有着明确的解決方案和思路。沈陽市現代建築産業化管理辦公室主任居理宏認爲,《行動方案》的發布,一方面鼓舞了先行地區和企業的士氣,另一方面也向在改革轉型面前猶疑不決的地區和企業傳遞了明确的信号:改變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以裝配式建築爲代表的工業化方向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的指導性意義十分明顯。江蘇中南建築産業集團副總裁、NPC事業部董事長李振興認爲,與前期出台的文件相比,其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行動方案》本身目标明确,重點任務緊扣發展關鍵領域,保障措施契合實際。可以說,該方案不僅将在“十三五”期間,也将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内對裝配式建築發展起到持續指導作用。二是《行動方案》相比前期文件更接地氣,說明行業主管部門在文件出台前深入企業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比如,《行動方案》在完善技術體系、提高設計能力和推行工程總承包等方面提出的重點任務,正是目前行業發展急需破解的難題所在,對今後行業内各方資源的整合甚至轉型升級将産生深遠的影響。三是《行動方案》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的解讀非常精準,對行業和産業鏈各環節發展瓶頸的剖析也十分透徹。因此,作爲指導“十三五”時期裝配式建築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行動方案》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必将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産生強大的推動力。四是《行動方案》的出台,進一步确立了裝配式建築是建築産業現代化改革核心抓手的重要地位,将徹底改變行業發展初期企業“一頭熱”、政府在觀望的尴尬局面,也将部分打破目前行業發展主要還在靠政策支持、靠行政命令推動的被動局面。
而站在建築業改革轉型的視角看《行動方案》,李振興覺得,以下幾方面需要行業企業予以高度重視。
《行動方案》轉變了以往偏保守甚至試探性的措辭,說明政府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決心很大,相信今後“抓落實”将會實實在在地進行下去。例如,在“保障措施”中,《行動方案》特别提到要“強化考核監督”,這說明未來裝配式建築項目都會有政府部門的推動、參與,追求規範化發展的品牌企業更願意看到其盡快落地,因爲這無異于給企業下一步大膽投資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标準體系建設方面,《行動方案》支持地方、社會團體和企業編制裝配式建築相關配套标準,促進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爲标準規範,這給企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樹立了信心。
《行動方案》強調要“提高設計能力”,原有結構設計+專業公司二次深化設計的模式将被打破。《行動方案》強調一體化設計能力,尤其是在設計深度方面、設計人員發揮主導作用方面、标準化設計方面和BIM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爲企業今後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行業企業應該迅速對現有的産業鏈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建立以設計爲先導的發展模式,培育一體化、标準化、信息化的綜合能力,用設計能力帶動技術創新。
《行動方案》強調“推行工程總承包”,這是目前裝配式建築總包承包模式的發展方向。“推行工程總承包”不僅是裝配式建築特點對承包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解決目前行業産業鏈各方難于協調、不能充分發揮裝配式結構體系優點的有效舉措。
所以說,《行動方案》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的裝配式建築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爲企業向工業化方向轉型樹立了信心。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在行業整體轉型中建立新的競争優勢。
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持續發展
在裝配式建築推進過程中,遼甯沈陽、浙江紹興等示範城市和一批産業基地的引領帶動作用不可或缺。《行動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培育50個以上的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和500個以上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建設30個以上裝配式建築科技創新基地。因此,未來幾年,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産業基地等的建設将出現如火如荼的局面。
專家表示,從實際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未來仍将是裝配式産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現有的示範城市和産業基地也多集中在這些區域。未來示範城市、産業基地的建設,一方面要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裝配式建築發展較爲成熟、技術水平較高的城市、企業申請;另一方面也要對人口持續流入,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已實現緊密合作的重慶、成都等内陸城市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建立高起點、大容量、市場化、節能環保和商業模式獨特的示範基地。
此外,示範城市、産業基地建設還應當以“産業集群”爲導向,将規劃設計、鋼鐵、建材、安裝、物流、智能制造和金融服務業等上下遊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區域競争力,拉動内需、帶動就業、增加财政收入、穩定區域勞動力人口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應當以創新爲動力,在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融資模式創新、政策創新和區域合作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尤其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建立裝配式建築品牌企業;應當充分與大數據進行融合,用大數據技術解決裝配式建築産業鏈長、涉及面廣的弊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形成競争力。
而對于多數尚未涉足裝配式建築領域的中小建築企業來說,如何進入并取得快速發展,已是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蔣勤儉強調,首先,企業在決定進入裝配式建築市場前,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多調研,可以找咨詢公司做專題研究,獲得對裝配式建築的清晰認知。裝配式建築并不是一個産品、一個模式,它是從開發到設計到施工到物流等全産業鏈經營模式,企業切不可盲目進入。其次,企業必須意識到,受制于裝配式建築産品不能長距離運輸等因素制約,裝配式建築市場并不是普通的“共同市場”,它有一定的“地域性”特點。這導緻在多數地區,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當地大型建築企業往往在先天上已經具備了占領大部分市場的優勢。這種特性,會将多數中小建築企業“拒之門外”。最後,中小企業應有“合作共赢”思維,在進入新的市場前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與已經在裝配式建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的企業合作,形成長期合作夥伴關系。與以往建築業粗放型發展不同的是,裝配式建築從一定程度上說與“工匠精神”更爲契合,這也要求企業不僅要在資源等方面持續投入,也要有戰略上的堅守,才能在長期發展中建立自己的優勢。
在蔣勤儉看來,裝配式建築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未來裝配式建築能夠發展到何種程度,不僅僅取決于技術的進步、管理的創新,更取決于整個建築行業以什麽樣的價值觀來理解裝配式建築、取決于全社會對裝配式建築有着怎樣的标準和品質要求。在這樣一種思維框架下,觀察裝配式建築目前面臨的問題、思考《行動方案》對行業帶來的影響,行業企業對未來如何前行應該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緊抓改革要點促進全面發展
實際上,裝配式建築進入公衆視野時間并不長。最近幾年尤其是進入2016年以後,裝配式建築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局面。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生産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3月,裝配式建築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要求“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提高建築工程标準和質量”。9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升級。随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明确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目标及八項任務。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召開全國裝配式建築現場會,陳政高部長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并明确了發展裝配式建築必須抓好的七項工作。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再次重申“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築。力争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而随着《行動方案》的發布,推動裝配式建築快速發展的氛圍已經形成。
北京預制建築工程研究院院長蔣勤儉強調,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對裝配式建築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裝配式建築要取得全面發展,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蔣勤儉介紹說,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較快的區域集中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好、當地人對房屋質量要求較高,裝配式建築發展起步較早;而偏遠地區由于市場容量較小、人們對建築成本較爲敏感,加之當地裝配式建築從業人員和産業鏈不完整,導緻發展過于緩慢。在他看來,裝配式建築實現北上廣等大城市、二線省會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鎮的全覆蓋,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在裝配式建築全面推進的當下,最大的風險,一是政府政策導向不明确,導緻一些地方盲目跟風,出台不符合實際的政策,誤導企業進入這一領域;二是企業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對裝配式建築要求缺乏足夠認識。未來幾年,不排除有些地區會有裝配式建築産能過剩的情況出現。而《行動方案》也提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其意圖也是爲了讓各地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選擇地推進,避免盲目跟風帶來不良後果。
正如居理宏所言,發展裝配式建築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要求企業在開發、設計、生産和裝修等整個産業鏈條上必須都是完整的,絕不能出現短闆,企業的人才、管理、技術等各個方面,隻要有一個環節有短闆,作爲裝配式建築的整體就會出現問題。此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建築形式、建造要求差異很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裝配式建築标準并不存在。因此,各個地區要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必須堅持“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發展”相結合,尊重科學、尊重市場,使其與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相協調。
而目前來看,裝配式建築快速發展的整體氛圍已經形成,但仍面臨着一定的瓶頸。
居理宏表示,我國建築産業現代化面臨的問題,首當其沖的是标準化欠缺的問題。所謂“标準化”,不隻是技術标準、圖集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裝配式建築所有從業人員要有将其植入現有建築體系之中的意識,讓裝配式建築發展“有據可依”,形成産業化發展氛圍。隻有這樣,裝配式建築才會有生命力、才能實現标準化基礎之上的個性化發展。他建議,标準化建設要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在建設中總結-推廣到整個行業”這一思路。目前,遼甯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和萬科、華潤等開發商關于标準化設計的合作成效顯着,部分标準體系已實現初步推廣應用。
而據企業反映,在推進過程中,企業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裝配式建築目前在住宅産品領域應用最爲廣泛,開發商爲滿足業主的消費需求,往往在标準化和個性化的取舍上,更注重于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因此裝配式建築尚不能充分發揮工業化生産的優勢,導緻造價不具備競争的優勢,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開發商的積極性,對裝配式建築長遠發展不利。二是全社會(包括政府和建築行業企業)對裝配式建築的整體認識還需要提高,一些宣傳沒有真實體現裝配式建築的特點和優點,給社會及公衆造成了一定的誤解。因此,在政策制定層面和開發商的裝配方案确定上往往都有誤區。比如,認爲裝配式建築的預制裝配率越高越好,忽視對建築本身業态、結構特點等方面的研究,往往造成适合做PC的做成了現澆、适合做現澆的做成了PC,導緻裝配式建築不能充分體現其優越性,不利于裝配式建築的健康發展。三是設計的引領作用還沒有發揮,或者說大部分的設計企業還處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對裝配式建築的特點和技術體系、生産工藝、吊裝工藝等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導緻設計單位的方案往往與現場脫鈎現象嚴重,使生産企業、總承包單位和開發商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則造成對裝配式建築敬而遠之的心态。四是行業的管理滞後。建造方式發生改變,行業管理方式也必将随之改變。盡管最近幾年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新的、統一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一些地方雖然出台了相關的導則、通知要求甚至法規、标準等,但大體上仍是一個地方一個做法,沒有做到統一。
總體來說,相較于傳統現澆結構體系,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的技術标準、生産方式和商業模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行業企業應當抓住裝配式建築之本,建立與之相适應的技術創新機制、管理模式、監管制度等,爲建築業邁上新台階做好準備。(宋健、黃梅)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内容